摘要
水泥中氯离子CI-的危害
内容
水泥中CI-的存在,会导致混凝土的冻融和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,影响到混凝土建筑物的寿命和安全。
氯离子对最终建筑物的危害,是国家下决心控制水泥中CI-含量的主要原因。这必将导致建筑物市场、特别是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对水泥中CI-的严格控制,势必会影响到CI-含量高的水泥在市场上的销售。
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锈蚀,是在有水分子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湿腐蚀。钢筋锈蚀过程可表示为:
Fe+1/2O2+H2O→Fe(OH)2; Fe(OH)2+1/2H2O+1/4O2→Fe(OH)3。
在O2和H2O共同存在的条件下,由于电化学反应使钢筋表面的铁不断失去电子而溶于水,从而逐渐被腐蚀,在钢筋表面形成红铁锈,体积膨胀数倍,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,当铁锈的厚度超过0.1mm时,就会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。
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最为严重,由于氯离子浓度的增加,使钢筋与氯离子之间产生较大的电极电位,诱导着锈蚀电化学反应,促进钢筋锈蚀,但在反应中氯离子并不被消耗。
通常规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不得高于0.2%。在氯盐环境下,横向宏观裂缝处的钢筋截面受氯盐侵蚀可形成很深的坑蚀,会严重削弱钢筋的承载力和可延性,破坏混凝土的强度。
相关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