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品香论坛网,栖凤楼发布信息交流,一品楼凤楼论坛最新消息,栖凤楼发布信息交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司新闻 > 催熟剂滥用引发危机 监管缺失

热卖产品

  • 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质检机构、化工等

    MA-1智能卡尔...

    高校、科研院所、

    29800.00

  • 制药、化工、石油化工、食品等

    MA-1A全自动...

    制药、化工、石油

    15000.00

  • 采用卤素灯和SRA结构辐射热组合

    MA-8精湛一代...

    采用卤素灯和SR

    18800.00

  • 锂电池水分 塑料粒子 卡氏炉

    KFDO-11型...

    锂电池水分 塑料

    36000.00

  • 1000℃,7.2L,进口炉膛和加热丝

    BA-4-10A...

    1000℃,7.

    10800.00

  • 新型 UP-40 超纯水机 纯水机

    UP-40超纯水...

    新型 UP-40

    28800.00

  • 可同时进行达8样品的处理

    SPE-8全自动...

    可同时进行达8样

    29800.00

  • 催熟剂滥用引发危机 监管缺失

    发布于 2011/07/18阅读(2133)来源 ltrlw

    摘要

    在利益驱动下,名目繁多的添加剂使得人们的餐桌危机四伏,塑化剂风波未了,催熟剂便粉墨登场。

    内容

    利益驱动,催熟剂大行其道
      
      业内人士表示,使用催熟技术是蔬菜储存、运输等环节的客观需要,但不规范使用则是许多利益的驱动。
      
      “催熟蔬菜”可以提早上市,赢得价格优势。来自上海的孙姓菜农介绍说,西红柿一般是越冬作物,使用催熟剂的目的就是提前上市,赢得价格优势。今年的市场行情比较好,西红柿的批发价卖到了1.8-2元/斤,相对于自然成熟的来说,催熟西红柿价格平均要高约0.8-1元/斤,按亩产3000斤西红柿计算,1亩地催熟西红柿能多赚3000元左右。
      
      用了“催熟剂”后可以增加产量。江苏一位黄姓菜农对记者说,用不用“催熟剂”差别很大,正常长的黄瓜亩产5000斤左右,用了可以到8000斤,人家技术好的,亩产更高。外观好看,卖得快也是原因之一。这位菜农说,用了“催熟剂”的黄瓜瓜色鲜嫩,比较好卖,大家都喜欢买。“另外,保存期长,在菜场不用药的两三天就发软、很难卖掉,而用药的至少能保存五六天,瓜贩和超市都比较欢迎。”“这个药剂很便宜,今年1亩地西红柿产量约3000斤,能卖5000多元钱,而药剂的成本也就在5块钱左右。”一位菜农说。
      
      监管缺席食品安全如何保障?
      
      目前在“无公害蔬菜”的检测体系当中,没有“催熟剂”的相关检测指标,尚缺乏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,因此无法判断植物激素的使用是否过量。用多用少全凭菜农经验,到底有没有毒害,没有监管。
      
     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朱世东说,催熟是我国果蔬生产流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,它可以起到保障产品供应、抵御低温冻害等作用,应用范围比较广。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授蔡建伟认为,在国家标准内合理使用“乙烯利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的,但若超量、超标使用,导致蔬菜“催熟剂”含量超标,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然而,专家也表示,由于“催熟剂”的使用标准不健全,相关监管部门很难也很少去监控菜农是否规范使用“催熟剂”,因此,“催熟蔬菜”是否安全仍是一个“谜团”。
      
      添加剂并没有“原罪” 应正确对待
      
      监管的缺失让明确不能用于食品的化学品渗透到食品领域,并引发了一个又一个食品安全事件。在不能辨别“谁是谁非”的情况下,很多公众开始拒绝食品添加剂。浙江绍兴19个知名饭店的大厨更是掀起了一场“裸烹”运动,向市民承诺,以后做菜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,并愿意接受大家的监督。食品专家表示,添加剂并没有“原罪”,目前市民普遍对添加剂的抵触是一种误解,是少数人的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让添加剂背了黑锅。作为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“一员”,许多食品添加剂都有自己的独特用途——如果不添加抗氧化剂、防腐剂,很多食物甚至过不了一天就会腐烂变质,对于现代食品工业而言,添加剂是绝对的“功臣”。
      
      对化学品不要以“有”和“无”论是非,一定要一分为二,正确的使用会给人带来好处,错误的使用会给人带来灾难。如果违规添加或者加入量超过了允许范围,就会产生危害。比如三聚氰胺,作为化工原料,可用于塑料、涂料、粘合剂、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。可能从环境、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,但其含量很低。儿童奶粉小于每公斤1毫克是合乎标准的,但是有意地加进去代替蛋白,就会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。
      
      对于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,除了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化学品的监管,还应该加大非法添加者的违法成本。


     

    相关资料

  • 涉及多项色谱、质谱方法 6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(08/11)
  • APT-1自动电位滴定仪检测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检验方法——氧瓶燃烧法 (06/20)
  • 市场监管总局新规施行 规范国际标准采用助推高水平开放 (06/17)
  • 生态环境部就8项监测标准公开征意见 涵盖多项污染物精准检测 (06/17)
  • 2025年1月至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 (06/10)
  • 29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 涵盖食品、环境等领域 (05/19)
  •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(04/21)
  •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5项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意见 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(04/08)
  • 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意见 (03/31)
  • 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不允许再使用“零添加”等用语 (03/27)
  • 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