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品香论坛网,栖凤楼发布信息交流,一品楼凤楼论坛最新消息,栖凤楼发布信息交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司新闻 > 美国不禁“瘦肉精” 十年间极少发生中毒事件

热卖产品

  • 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质检机构、化工等

    MA-1智能卡尔...

    高校、科研院所、

    29800.00

  • 制药、化工、石油化工、食品等

    MA-1A全自动...

    制药、化工、石油

    15000.00

  • 采用卤素灯和SRA结构辐射热组合

    MA-8精湛一代...

    采用卤素灯和SR

    18800.00

  • 锂电池水分 塑料粒子 卡氏炉

    KFDO-11型...

    锂电池水分 塑料

    36000.00

  • 1000℃,7.2L,进口炉膛和加热丝

    BA-4-10A...

    1000℃,7.

    10800.00

  • 新型 UP-40 超纯水机 纯水机

    UP-40超纯水...

    新型 UP-40

    28800.00

  • 可同时进行达8样品的处理

    SPE-8全自动...

    可同时进行达8样

    29800.00

  • 美国不禁“瘦肉精” 十年间极少发生中毒事件

    发布于 2011/04/06阅读(2529)

    摘要

    能促使猪、牛加快生长,并提高瘦肉率的“瘦肉精”常见的有两种,在中国引起中毒事件的是盐酸克伦特罗,对健康有害,为各国禁止;另一种“瘦肉精”莱克多巴胺,却在美国得到批准,可以给猪喂食。

    内容

    能促使猪、牛加快生长,并提高瘦肉率的“瘦肉精”常见的有两种,在中国引起中毒事件的是盐酸克伦特罗,对健康有害,为各国禁止;另一种“瘦肉精”莱克多巴胺,却在美国得到批准,可以给猪喂食。在美国市场上,45%的猪和30%的牛使用“瘦肉精”,十年来,鲜有“瘦肉精”中毒事件发生。《吃的真相》作者、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云无心在接受《外滩画报》专访时表示:“莱克多巴胺(瘦肉精)符合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委员会的要求,且得到有效监管。人们对它的关注甚至不如牛生长激素(增加奶产量)。”

      3月15日,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,曝光双汇公司在其食品生产过程中,明知所收购的生猪含有瘦肉精,却一路绿灯通行,最终使“健美猪”流入市场。一时间,各地超市双汇火腿纷纷下架,等待国家相关部门检查结果。

      中国禁止使用所有可能加速猪牛生长,且提高瘦肉率的“瘦肉精”。因此,在中国,“瘦肉精”总是和“非法”联系在一起,却屡禁不止。中国的“瘦肉精”中,最普遍的一种,是盐酸克伦特罗(Clenbuterol),其本身是一种治疗气管疾病的药物,属于β-肾上腺素兴奋剂。如果在猪饲料里添加盐酸克伦特罗,可以帮助猪长瘦肉、减脂肪。据不完全统计,1998年以来, 我国相继发生19起瘦肉精中毒事件,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,死亡1人。

      在美国,盐酸克伦特罗同样被禁止,但另一种同样可以起到瘦肉作用的药物莱克多巴胺(Ractopamine),却被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委员会(FDA)批准,可以给猪喂食。1999年12月2日,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委员会作出了这样的决定。在这之前,他们做了周密的实验,最终确定,只要猪肉中残留的莱克多巴胺低于50ppb(1ppb是十亿分之一,指猪肉和药品残留量的比例),那么它对人体无害。

      十年来,美国鲜有“瘦肉精”中毒事件发生。相反,“瘦肉精”似乎一步步迈向美国餐桌,因为FDA又在2003年及2009年,分别核准牛及火鸡使用这种药物。

      “实际上,用莱克多巴胺获得养猪的最佳效果,按照FDA标准就可以了,多用了未必好。FDA只管抽查残留量,不管猪农是如何用的。美国的猪场一般规模都很大,猪肉也是通过大公司销售,违法使用对他们没有好处。只要被查一次,整个猪场和销售公司的声誉就毁了。”云无心向本报记者分析说。作为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、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,以及科学松鼠会资深食品安全专栏作家,云无心对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都做过专业解析。但在接受本报采访的过程中,他表示不愿透露真实姓名。

      FDA的“瘦肉精”有害性实验

      云无心解释说,FDA对于食品成分的一般管理思路是:首先判断该成分有没有已知的好处,如果有明确的好处,就找到它的安全用量,如果找不出安全用量,就只能“挥泪斩马谡”,一禁了之,盐酸克伦特罗就是这种情况。

      但是,科学家还是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盐酸克伦特罗的替代品,毕竟瘦肉精的好处显而易见:减少脂肪,增加瘦肉,而且明显缩短猪的生长期。终于,莱克多巴胺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

      上世纪90年代,美国科学家首先在老鼠身上做实验。他们发现,服用了莱克多巴胺的老鼠,毛色柔顺光泽,肌肉紧绷健美。通过检测老鼠摄入不同的量,然后检测排泄物所含的量,科学家发现,这种物质不在体内累积,排出的时间很短。如果有毒性,也不会积累。

      接着,科学家开始跟踪莱克多巴胺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,更多动物被用于实验,比如狗、猪和猴子等。

      当然,这些研究是基于动物的,在人体中是否如此还很难说。最终,六位勇敢的志愿者参与了实验,证实莱克多巴胺在人体中的代谢情况,跟动物一致。此外,FDA专家还让六位志愿者接受了不同的用量,来考察它对身体的影响。在每公斤体重的用量不超过67微克的情况下,没有观察到人体有不良反应。

      最终,科学家得出一个“安全用量”数值,将67除以一个50左右的“安全系数”,FDA认为每天可接受的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1.25微克。据此,他们规定猪肉中允许的莱克多巴胺残留量为50ppb。也就是说,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,每天吃两斤半猪肉,都是安全的。

     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,目前只有美国、加拿大、巴西等24个美洲和亚太地区国家允许将莱克多巴胺用于食用性动物。加拿大标准稍高,允许残留量是40ppb。而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同样给莱克多巴胺开绿灯,前者允许的残留量是40ppb,后者是10ppb。日本、新西兰等国不许使用莱克多巴胺,但允许进口猪肉存在10ppb残留量。

      “用最经济的方式喂养猪”

      美国的瘦肉精,共有三个商品名称:培林(Paylean),Optaflexx及Tomax。培林主要用于猪,Optaflexx用于牛,Tomax用于火鸡。三种商品同是一家名叫EliLilly公司旗下的“Elanco动物健康”部负责生产的。根据该公司的数据显示:美国有45%的猪及30%的牛会被喂食瘦肉精。“Elanco动物健康”部还公布说,在一吨饲料中添加18克培林,可以使猪进食吸收率增加13%,猪的体重每天增加10%,饲料却节省了6%。

      FDA在批准使用培林的同时,也给予猪农一些建议,教他们控制“喂食量”,在屠宰前7周,给150磅的猪(一只猪的平均重量)喂食时,在每吨猪饲料中,最多可添加18克培林。一开始,这种药物会迅速促使猪体内合成蛋白质,使得猪惊人地增重、脂肪减少。三周后,猪的体重基本就达到了240磅。在屠宰前最后4周,每天喂培林的量,应控制在每吨饲料中含4.5克至9克之间。

      美国研究莱克多巴胺的科学家们,纷纷在FDA“批准令”后,撰写论文,对猪农进行指导。

      美国得克萨斯A&M大学副教授Jodi Sterle是研究猪肉安全的权威。他写道:如果你已具备了养猪经验,那么你已经清楚地意识到,没有什么“神奇药丸”,可以让一只“平庸的猪”变成“健美猪”。但是,你也知道,适当管理、营养调配以及猪舍布置,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猪的生长“效率”。培林只能被视作一种“管理工具”,增加动物的基因潜能,它不可能替代适当的管理方式。

      “随着喂食培林时间增加,你会发现它的效用越来越低。所以说,培林的使用,适当即可,多则无用。过量喂饲(超过18克/吨)或者过长时间喂饲,都是不被推荐的。事实上,这也是违法的。”Jodi Sterle说。

      2007年,美国密苏里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公布了一个联合实验的结果:养猪最经济的方式,是喂食培林6.75克/吨。这个标准正处在FDA规定4.5克至9克/吨的中间值。研究数据显示,喂食培林6.75克/吨25天,比没有喂食培林的猪,进食效率提高15.1%,体重多增加19.6%。

      “这个数据显示,6.75是一个很理想的数字。”密苏里大学肉类营养学教授Gary Allee表示,“如果猪体内的赖氨酸水平正常,那么6.75克的培林,既可以增进猪的生长,也可以帮助猪农降低饲养成本。”当然,调查者也指出 ,目前很多猪农选择每吨饲料里混入4.5克“培林”,也是不错的降低成本的方法。通过25天的实验研究发现,猪进食效率提高10.4%,每天体重增加量也比未食培林的高出11.3%。

      云无心介绍,一般来说,FDA不会直接检查猪农如何使用培林,而是检测猪肉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量。“美国的猪场一般规模都很大,猪肉也是通过大公司销售,违法使用对他们没有好处。只要被查一次,整个猪场和销售公司的声誉就毁了。他们自己也会主动杜绝不合格产品。”

      此外,FDA还对Eli Lilly公司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。它曾在2002年指控该公司意图隐瞒数据。当时,猪农已经发现,“动物服用培林后开始倒下和颤抖”,以及“猪吃下培林后开始呕吐”,但该公司却没有对外披露这些情况。

    相关资料

  • 涉及多项色谱、质谱方法 6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(08/11)
  • APT-1自动电位滴定仪检测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检验方法——氧瓶燃烧法 (06/20)
  • 市场监管总局新规施行 规范国际标准采用助推高水平开放 (06/17)
  • 生态环境部就8项监测标准公开征意见 涵盖多项污染物精准检测 (06/17)
  • 2025年1月至5月我国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468项 (06/10)
  • 29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 涵盖食品、环境等领域 (05/19)
  •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3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(04/21)
  •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5项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意见 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(04/08)
  • 国家药监局公开征求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意见 (03/31)
  • 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不允许再使用“零添加”等用语 (03/27)
  • 在线咨询